地方公演「移動中」的粉絲禮儀

今年的9、10月舉行了睽違2年的『Endless SHOCK』地方公演。在地方公演時,基本上是一直外宿,我還挺喜歡的,可以持續集中在舞台上。「不喜歡一直住飯店,希望能回家轉換心情」的人可能居多,但是我反而是屬於遠離日常生活比較能保持專注的類型。用走就可以抵達劇場的便利,梅藝的話,主辦的關西電視台跟當地的相關人士都會從各方面給予幫助,完全沒有自己是在地方工作的違和感。

睽違了2年,是不是相對地很多事情都忘了?——完全沒有這一回事。排練也跟以往相同,照過去的經驗跟資料排練走位。然後有想要修正的地方就提出,進行微調。其實微調作業,調整飛行鋼索線的長短、都跟場地無關,是必然會發生的,所以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好說的。

"退場方式"大大影響整體品質

今年的『SHOCK』劇團換了一半以上的新血,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頭一次在梅藝跟博多座演出,所以走位部分花了不少時間仔細確認。
對演員來說,場地改變後最不安的就屬於要從哪裡退場這件事。登場跟退場相比,退場需要更加小心注意。因為大多都是在黑暗中,又還是在演戲,退場時發生意外的機率相對地高。也因為如此,每次都會再三確認動線。

說是這麼說,倒不全是為了安全而確認而已。退場的時機位置也會大大影響場景的整體印象。所以退場方式對舞台製作上來說,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漂亮的退場,整體上也會收得較乾淨,印象也會比較好。

飾演對手角色的人從東京場的屋良接棒到內博貴。跟內這小子大概也有2年沒一起工作了,發現他的韌性毅力長進了不少。

這小子以前只要覺得累了、不行了,就會直接反映出來,不懂得隱藏。聲音也很明顯地變小⋯⋯將挫折的心情直接表現在演技上,雖然做法有些狡猾,不過也算是他獨有的表現法(笑)。我是覺得那也是一種方法,但是最近他不只做好做滿,甚至懂得控制收放,安定感劇增。

地方公演期間,每天結束後常常跟內去吃飯。不過梅藝結束後,附近的地店都關得差不多了,如果想要到熱鬧一點的地方吃飯,就必須要搭計程車,又很麻煩(笑)。

博多的話,劇場附近就有很多店都只要走路就能到。我都直接穿著運動服去喔。運動服的話,就算走在繁華區,也不會被認為是有錢人,那種店的小哥也不會靠過來(笑)。也不是說,我在東京時多小心翼翼,來到地方後就放鬆之類的。只是博多的環境氣氛讓人待得很舒服。

說到地方公演,必然就會有「移動時間」,不管是搭飛機還是新幹線。之前,我們經紀公司所發表的對少部分惡質粉絲的注意聲明引起了討論。似乎除了移動時跟隨其後的行為之外,還針對許許多多困擾舉止提出警告。

不守規矩的粉絲令人困擾

我也曾經有在搭飛機或是新幹線時,旁邊的位置被粉絲訂走,從頭到尾一直盯著我臉看的經驗。雖然沒有以前誇張了,不過還是依然有粉絲試圖想要搭上同一班飛機。而且抵達下機後,那粉絲還警告其他等在機場的粉絲說「妳們離遠一點!」,看了超令人倒彈。妳才是給我離遠一點咧⋯⋯

真的很希望企圖搭同一班飛機、新幹線的這種行為不要再有。因為對我們藝人來說,移動時間是少數能好好放鬆的貴重時刻。但是一想到一直被人盯著看,就無法徹底放鬆,反而會更加累人。

希望大家不要想說反正只有我一個,結果在公共場所不知不覺中做出帶給其他大眾困擾的行為。

像我本來就是走路很快的人,如果前面有老人小孩的話,自然而然就會超前過去。結果這樣一來,追在後面的粉絲們為了跟上,就會小跑步然後去撞到老人小孩⋯⋯真的有這種人。所以我也曾經跟小朋友道歉慰問「沒事吧?」。

演唱會周遭也是一樣。曾經有過因為粉絲大量聚集在會場附近,又都不守規矩,結果場館就再也不借給那歌手的事例。也不限於會場,其他設施、公共場所也都是一樣。我們那時候,曾經被某攝影棚以因為會給附近居民帶來困擾,而婉拒所有傑尼斯藝人使用。聽說最近好像終於又點頭OK了的樣子。

說道我個人的恐怖體驗,以前住在公寓一樓時,從玄關的樓梯走去地下停車場時,結果發現有女粉絲坐在那邊等著。雖然對方一副縮頭縮尾的樣子,但這擺明了是非法入侵民宅,所以我後來就報警處理了。還有,以前住在飯店時⋯⋯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粉絲做的,放在停車場的車子,被惡作劇地在後照鏡貼上我的貼紙。後來(為了不留下痕跡)超小心翼翼地撕了下來,不過這樣的人到底是想要幹嘛啊。

好像變成了不愉快的話題了⋯⋯但是對大部分的粉絲真的是抱著無限感激之情。9月的大阪公演剛好是颱風季,所以以前就常因為觀眾的交通延遲而調整開演時間,今年當然也有。觀眾在這樣的颱風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狀況中,特地從遠方前來觀賞,我內心真的是說不出的感謝。我希望大家也能知道,粉絲的行為也是演員們成長的動力之一,會讓我們覺得「要讓(辛苦前來的)大家看到值回票價的表演!」,這樣的積極心情也是粉絲們帶來的。

本月的小筆記

博多座的設計為了讓歌舞伎也適演,所以跟帝劇、梅藝相比2樓位置較低。依帝劇尺寸打造的『Endless SHOCK』就常常在想不到的地方發生劇透。在某天的舞台排練時,發現從2樓位置看下去,在大樓梯道具後側蹲著待機的演員竟然被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只好請大家待機時也要意識到觀眾的視線。打鬥場面時,也有人反應轉動的升降舞台出乎意料地窄。看來縱使是已經上演了1500次以上的舞台作品,也沒有「無須修正」這回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