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持著”Show must go on”的精神,
堂本光一從2000年『SHOCK』系列演出至今。
在3月31號的東京最終場公演,上演次數將達到1700次。
這天,井上芳雄前來觀劇,
大力讚揚「內容不僅大幅變動,讓人看了非常感動」。
去年『騎士物語』首次共演之後,兩人友情更加深厚。
演完『Endless SHOCK』的光一看到井上的到訪,
「辛苦啦!(井上)」、「謝啦!(光一)」,自然流露出笑容的兩人。
同樣身為站在舞台最前線的演員同伴,深談關於Entertainment的可能性。

ーー在對兩人都意義深遠的帝國劇場再會,想再次問兩人,彼此對自己是怎樣的存在?

光一 對我來說,芳雄已經是完全自己人。今年一月我去看了『Natasha, Pierre & the Great Comet of 1812』的公開彩排,看到之前還有一起共演的芳雄已經站上別的舞台,內心非常複雜⋯⋯有種淡淡的寂寞,非常不可思議。這也代表『騎士物語』時共同度過的時光是如此深刻濃厚。當時的成員現在也常聚在一起。

井上 因為萌音會常常邀約大家的關係吧。『SHOCK』的公開彩排時,大家也都有來看。『Great Comet』時也是。在那麼辛苦的公演結束後,才會深刻體會到當時夥伴的重要。每次演舞台劇大家都會說「不想要結束~~」。不過在這之中,『騎士物語』真的是特別中的特別存在⋯⋯不只我們兩人這麼想,發現其他人也都是同樣想法時真的是很開心。

光一 這真的很難得呢。大家像一家人一樣。

井上 光一在『Great Comet』開幕前來休息室時,我正因為戲中開頭的手風琴演奏而一個頭兩個大,要是其他人來的話,我一定會想「來得真不是時候⋯⋯」(笑)。但是一看到光一的臉,就自然而然純粹地很開心,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光一 好險沒有給你添麻煩(笑)。看到芳雄演一個無趣至極的角色時,不知道為什麼反而覺得很可愛。那一定是因為對我來說他已經是自己人了(笑)。看戲時,眼神忍不住會一直追著芳雄,不過有時他會自然融入故事背景,讓我自然而然注意力轉向其他部分。在舞台上有著主角的光環,卻又可以適時藏起光芒的演員,實際上是少之又少。森光子女士也是這樣類型的演員。

井上 聽到你這麼說,還真是光榮。老實說,當我對於要以怎樣的人物態度在舞台上迷惑時,光一給了建議「我覺得謝幕的時候,可以試著以“井上芳雄”出場看看。」。於是我就大大方方的出場之後,觀眾反應非常正面熱烈,內心覺得不愧是光一。

光一 根本算不上什麼建議,只是單純以粉絲的立場這麼想而已。

ーー以『騎士物語』共演為契機,現在兩人對彼此作品的關心跟理解更勝以往,請井上談談看完『SHOCK』的感想。

井上 每次看都覺得真的是非常厲害偉大的作品。尤其這次有許多大幅變動,像是樂隊池的運用等顯而易見的改變。對於整齣戲的高度完成度感到震撼,深受感動。很難想像自己竟然曾經跟舞台上閃閃發光的巨星・光一站上過同樣的舞台。當然『騎士物語』時就已經感受到了,但是現在是再次深受震撼。

共同引領著音樂劇業界

ーー 兩人是同年出生,以及同樣在2000年,光一首演『SHOCK』系列,井上則以『伊麗莎白』一劇出道,非常有緣。

光一 我從芳雄身上強烈感受到「井上芳雄的存在感」。從出道至今,一直站在音樂劇界的先端的緣故吧。在劇團中不管是哪個位置,都令人無法忽視其存在。但是自己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壓在他人身上,會好好觀察對方,意圖帶出對方好的一面。

井上 ……我也是會看人的(共笑)。身為人,會有不想輸人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光一也是懂得尊重他人的性格,所以我們兩個某部分非常相似,個性才這麼合。

光一 『騎士物語』中的我們角色,是透過彼此看到自己的,所以演得很自然,非常順手。不過如果有一天,我們演互相憎恨的敵對角色的話,我們的關係也會產生變化⋯⋯(笑)?

井上 說到敵對角色,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SHOCK』裡飾演Yoshio……怎樣啊?

光一 好啊!到時候我就演Yosio的對手角色,然後你演我現在的角色。

井上 啊?! 做不到啦~~飛行表演我一定完全飛不起來⋯⋯就算是現在故事中的內飾演的對手角色,我也沒辦法像他一樣那麼會動,必須要改掉整個演出內容才行!

光一 哈哈哈!

井上 好了,說正經的,『SHOCK』中的對手真的是很不錯的角色。所以才能襯托光一演的Koichi個性,分配構成非常完美。

以Entertainment一決勝負

上演長達19年的本作首次在舞台下的樂隊池設置完整編成的管弦樂團。將部分台詞加上配樂改為歌唱,讓各角色的內心情緒藉由音樂更深刻地傳達給觀眾,讓因為音樂與戲劇更完美地融合為一體。

光一 以前在舞台側邊花道部分設置了演奏區,要增加樂手的話空間就會不夠,所以決定使用樂隊池。也因此,在飛行表演時著地位置等,相對地產生了大幅變更。

井上 應該很多人認為這次音樂方面的革新是受到『騎士物語』的影響吧。可是『SHOCK』其實在年年水準越來越高,相信是每一年不斷精進求精後的成果。

光一 當然是有活用『騎士物語』的經驗,但是不僅僅是如此而已。

井上 從首次上演累積至今而有了今日的呈現。這次備受注目的現場管弦樂配奏,以好的方面來說是奢侈的「過剩」效果。下半場的莎士比亞戲劇的場景,其實就算是使用錄音播放古典樂也是可行的,但是卻特意使用現場伴奏是『SHOCK』才有的做法!

光一 其實你說的這一點,工作人員也有提過。既然是用古典樂的話,就用現有的錄音檔就好了啊。但是不放棄地拜託,希望先看看樂隊伴奏的效果後再做判斷。

井上 現場演奏,果然很棒呢。指揮登場,Overture前奏響起,在觀眾席的大家沒有人不興奮期待的。

光一 這部分是故意採用傳統做法。跟其他演出部分相比,管弦樂真的是跟現在時代潮流走相反路線。

井上 深刻感受到盡全力用Entertainment傳達娛樂大眾的心情的同時,再次體認到光一對音樂劇是充滿了愛。看就知道光一不僅博覽許多音樂劇,甚至是進一步將其知識活用。縱使不知道這部分是向哪部作品致敬,或是靈感來源,也能盡情地融入『SHOCK』世界,構成堪稱一絕。當然知道的話觀賞時會更有趣。要將如此許多的元素順利融合為一部作品,想必非常辛苦吧?

光一 嗯嗯。要將自己腦中的想法付諸實體時,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不斷地跟大家一起摸索解決辦法。

「過剩」的重要性

井上 管弦樂團之外,今年的『SHOCK』讓我感受到充滿了奢侈的「過剩」。我以前曾經跟光一說「把自己搞到這麼辛苦的地步,你是多有事啊」(笑)。

光一 有有有。但是老實說,我也覺得自己很有事(笑)!

井上 光是傑尼斯的光一在帝國劇場主演的話,一般常見的舞台表演明明就很足夠了,但是卻不僅如此。故事部分十分豐富,甚至還有滾樓梯,噴血的量也非常驚人,總之整體就是非常的「奢侈過剩」。客觀來看的話,Koichi是離世後又回到舞台上表演吧。

光一 提到「過剩」,當年首次公演時,劇中才是塞爆了各式各樣的要素,現在是隨著歲月洗鍊,淬煉成今天的內容。

井上 也是因為有這些歷史才有今天的『SHOCK』,可以說已經成了演劇界的舞台類型之一了。不過以自己來說,日本人對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十分在意,自己演出的作品也是,常常被問「這邊跟這邊,要怎樣讓故事線連在一起?」⋯⋯

光一 在『騎士物語』時,我也想過故事的伏筆到底要回受到什麼地步。最初的結局簡潔地讓人有種「啊?在這裡結束?」的感覺。後來跟演出家的John商量,考慮到日本觀眾的觀點,是不是要再多一點什麼比較好。後來在排練時摸索嘗試,最後呈現的就是大家後來看到的版本。

井上 大家反應比想像中好,建議有被採用真的是太好了!

光一 聽到大家說觀賞後依然餘韻猶存,真的是非常開心。製作過程中,完全看不到怎麼做才是正確的,『SHOCK』也是如此。人性本來就是充滿矛盾的,所以也才如此有趣。像是『悲慘世界』中的賈維爾督察,本應該是個性一貫的角色,但是在關鍵時刻時卻瞬間產生動搖,所以才有趣。觀賞時不覺得有異,等看完之後回想「那邊好像怪怪的,為什麼咧?」,更能玩味劇中的醍醐味。

井上 理解劇中故事當然也非常重要,不過並非全部。尤其『SHOCK』中的內容要素著實豐盛。光一不要命地如超人般挑戰許多演出也是看點之一。通常訊息量過多,觀眾也會因吸收壓力而感覺疲憊,但是『SHOCK』卻能取得完美平衡,以高品質的Entertainment舞台呈現,可以了解觀眾的需求這一點真的是非常厲害。

光一自己本身也常常對事物保持著「過剩」觀點嗎?

光一 當然。要做到什麼地步才能讓觀眾看得如癡如醉,啞口無言。在腦中思考,要如何做才能讓大家忘卻日常生活、徹底投入表演的世界觀。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綿密的計算。綢緞飛行也是如此,為何在最後的最後,Koichi不吊鋼絲,要做只用手捲綢緞飛行這麼危險的表演?那正是因為知道自己隨時會消失才做得到的挑戰。為了要表現出Koichi隨時處於那一刻的緊張感才有的演出,並非無意義地「過剩」而已。嚴格來說,要是無法讓觀眾感受到那股不要命的瘋狂,故事本身也無法成立就是了。就會變成芳雄說的「是死後回來吧?咦?喔喔!」。這部分也需要藉由「過剩」演出讓人信服。

井上 觀眾不會想要付錢給「理所當然的內容」。所以『SHOCK』的「過剩」演出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故事、音樂、武打⋯⋯要素五花八門,所以我們觀眾才為此驚艷、忍不住被吸引,看完馬上又產生「想要再看一次!」的心情。所以『SHOCK』才能長期以來廣受眾人喜愛,ˋˋ不得不衷心敬佩。同樣身為在娛樂界的人來說,深受刺激。

光一 娛樂界也有各式各樣的範疇。
自己根本所追求的是,當觀眾坐在觀眾席時,表演揭開序幕,帶領觀眾進入在日常生活中絕對無法體驗的娛樂世界,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根本也是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這樣說可能有些臭屁,但是真心認為持續精進追求……這才是Entertainment的真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