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維持現狀」還困難的事情

最近有不少藝人留學的新聞,編輯希望我本月可以針對此談談自己的看法。但是很可惜,我沒有任何想法耶。結束!(笑)

不管什麼事,我都認為「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大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了」。可能聽起來很冷漠,不過想要留學就去,暫停藝能活動也是無可奈何的。就算有風險,不管成功或失敗,只要都能轉化成自己的財產就好了。不這樣做,就什麼也無法挑戰。

我本身是對海外留學完全沒興趣。就算經紀公司可以幫忙調整,我聽也沒聽過,也沒被問過(笑)。

相對的,當有海外知名舞者來日時,經紀公司就會製造讓我們上課的機會。『騎士物語』也是,聚集了以John為中心的外國工作人員。從五月的排練到正式公演的這段期間,感覺像是在「John Caird學校」留學。也許我對留學沒興趣,也是因為身處如此優惠環境的緣故。

單以「舞蹈」來說,以前所認為的「外國人跳超厲害,國外好棒棒」想法已經過時了。所以如果想要學跳舞的話,我認為先在國內找好老師學好基礎比較好。首先要讓自己努力能遇到這樣的人比較重要,不是嗎?

在有外國工作人員、舞者的工作現場時,我會用所知的單字跟感覺去溝通。雖然我不會英文,但是就算說錯了也不會覺得害羞可恥。即使發音不正確,對方聽不懂,也覺得這樣挺有趣(笑)。反而會跟對方說「你說說看這個日文?」。

不過留學不單是學習專門知識,體會當地的氣氛,與人的相遇等,環境衍生各方面的良性刺激也是事實。我也能理解,身處於那樣的環境下,的確是重新審視人生的難得機會。

偶像開始有意志的時代

我當然不知道留學藝人增加的真正理由(笑),不過以「偶像」這方面來說,應該是因為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變多了的關係吧。

一直以來,我都不會單憑自己的喜好想法選擇工作。但是並也不表示所有的事情全都言聽計從。我只是相信經紀公司為自己所指引的方向,然後跟隨至今。

當然在許多細節部分我會提出各式意見疑問。但是要反彈時,也要有相對的覺悟。眾多工作人員贊同A方案中,若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推動B方案,要是結果不盡理想,甚至被批評,若責任可以只全歸於自己是還好。不過大部分都會給周遭大多數人員增添麻煩。也因此,反彈並非可以常做的事情。

停止藝能活動、解散的時機也是如此。假設,有成員提出想要解散,工作人員如果制止說「現在還不是時候」,我就會理解等待。但是如果自己強烈感覺時候到了,就會強迫進行也說不定。

只要是被定義為「工作」的範圍事務,我無法贊同光憑自己的意志進行就好的做法。因為所謂的「我」,背後牽扯到成百上千的相關人員。

其中當然有許多意見交雜,要全員同意幾乎是不可能。不過我相信,只要用心傾聽對方的意見進行,一定會有好結果。我會把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二順位。

找出、判斷改變的時機

跟以前相比,偶像生涯越來越長,,到了三、四十歲,自然會有人開始思考「要做到什麼時候?」。在現今的環境,偶像必須自己思考轉換跑道的時機,做出判斷。

世間是如何看待藝人的人生階段,我是無從得知。應該不少人認為,決定活動的大致方向,然後保持固定頻率活動,是最典型的成功做法。的確是如此沒錯。不過在這之中,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為了夢想分道揚鑣的也是大有人在。

這樣談來,似乎選擇新挑戰的話,比較驚險刺激又辛苦。的確,有些人認為「安定」就等同於「千篇一律」。不過我想要補充的是,連續二、三十年保持固定頻率活動也絕非輕鬆之事。像是若抱持著「不管我做什麼粉絲都會開心」的天真想法,就絕對無法維持下去。

對於自己的藝能工作方面,當然也有覺得制式化的時候。畢竟『SHOCK』演了18年,KinKi Kids也結成22年了。覺得被困住時,就會開門見山地跟工作人員討論「這樣下去不太好。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打破現在的框架?」「哪裡要進行怎樣的改善才能積極往前?」。

也因為如此,就算是延續多年的工作,我也不認為內容是一成不變。也許是如果一但我覺得都是依樣畫葫蘆,就會覺得辛苦,全部感到厭煩吧。

本月小筆記

光一表示「如果認為反正不管做什麼粉絲都會無條件開心接受就完蛋了。畢竟藝人在某方面的確很容易被原諒。」。像是在『KinKi Kidsのブンブブーン』有很多看起來懶洋洋的外景畫面,「那其實是結合我們的個性表現所出來的綜藝效果,這要是其他職業的話,這種態度一定會被罵死(笑)。」但是聽到編輯部說「之前露營那一集,光一一直是皺著眉頭呢。」,光一馬上反省「真的嗎?那真糟糕(笑)。不該太過隨意任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