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851_10151380924593506_1868647322_n  
 
近十年,娛樂圈的大環境有重大變遷,對業界來說,最強的藝人就是擁有「具有舞台魅力的藝人」。
縱使國內外不斷有新秀崛起,傑尼斯事務所旗下藝人的人氣始終屹立不搖,其秘密就在於他們強大的舞台製作。
 
堂本光一,更是傑尼斯事務所中對舞台的製作要求特別高的藝人。大部份的人都只知道在KinKi Kids時年輕的他,或是綜藝節目中的樣子,其實他超乎想像地參與製作工作,這才是他的真面目。
 
雖然光一被歌迷稱為「王子」,但是他不光是只有秀麗的五官,或是舞台上華麗的姿態,他不僅俱有高度專業意識,也是徹底的完美主義者。 為了更貼近自己腦海中想呈現的世界觀所付出的鑽研,心血。令人難以靠近的高自我要求主義。以上所有特質都只透過舞台表演傳達給眾人的自尊。工作上一絲不苟的態度也使得「王子」稱號長久以來成為他的專利。
 
エンタ!從本月開始,即將開始光一的舞台專門連載。以舞台制作為主,披露實務知識以及制作內幕。
 
這次為紀念首次連載,加長擴大訪問,主題為「製作的原點」。
我們將時間拉回到Jr.時代,光一在1991年5月進入傑尼斯,當時他年僅12歲,而後與同年加入的堂本剛組為團體KinKi Kids。
 
Jr.時代奠定的基礎
 
以前Jr.時代有幸能在NHK「idol on stage」演出,那是自己頭一次接觸舞台制作。當時我們沒有自己的原創歌曲,都是自由挑選他人的歌曲演唱,加上舞蹈表演。這是每個禮拜的功課,也自然而然養成了思考「自己想要表現的內容以及表現方式」的能力。
 
挑選的歌曲範圍挺廣,前輩們的歌,或是自己常聽的歌曲,還是經典西洋歌都可以,當然也會參考工作人員的意見,不過選曲部分其實還滿自由的。當時13,14歲的我急於長大,理所當然地想要唱一些帥氣的歌曲。我想就算是現在的Jr.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情。所以比起主流的流行歌曲,更傾向選擇成熟帥氣的非主流樂曲。實際上我後來製作的音樂也是偏向非主流,我想應該也是受到那時的影響吧。
 
雖然現今記憶有些模糊,但我想從那時候我就被由自己思考舞台製作到完整呈現出來的做法給吸引。如果當時所有的一切都是交由專人打造,自己只是乖乖照做的話,也許今天又會是另一番局面。但是那不是我們公司的做法。縱使只是小Jr.,理所當然地也必須自己思考演出方式。
 
歷經NHK每週一次演出的磨練,接著挑戰的是演唱會的構成演出。KinKi Kids的首次演唱會,是在CD出道3年前的1994年底。
 
當時我們依然沒有什麼原創歌曲,只能匯集曾在「idol on stage」上表演過的音樂。演唱會的流程跟起伏是從伴舞時觀察前輩的舞台,還是自己去看別人演唱會時,覺得讚的地方也在內心有所感動,所以是依靠這些記憶尋找靈感而製作演唱會。對觀眾來說,燈光一瞬間轉暗時,會不由得興奮起來。譬如就可以在開演前熄掉觀眾席的燈光,就可以煽動觀眾情緒。或是在燈光明亮時,先播放音樂,也會使觀眾期待不已。
 
光一受麥克傑克森的影響很深。雖然看起來非積極派的他,其實在偷偷觀察各種舞台製作。「但是很容易就會以專業角度去想說『這沒辦法做吧』等等,不太能夠單純地欣賞舞台。」話題一下子貼近光一的娛樂哲學的核心思想。
 
現在說的話好像有些離題,舉例就算是使用同樣的器材,隨著使用方式不同,所呈現出來的也不同。就算沒有花很多預算,也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它看起來像是花了很多錢。我們的舞台看起來像是在預算充足下的產品,但有可能只是因為呈現方式而使它看起來如此。「在有現在的預算,時間,條件下,如何下功夫讓舞台更好。」,是我一直以來的功課。
 
創作的步驟依順序是,首先就算是異想天開也好,不去想太多先直接表達出來。在針對提出來的想法做解析,「雖然這不太可能,但是改成這樣的話,可能就能接近想要的效果」「雖然沒有辦法,但是可以使用那個來代替。」。這樣的話,就可以漸漸看到雛形。以我個人經驗來說,這樣討論出來的作品都會比當初的想法更好。
 
剛剛提到的熄掉觀眾席的燈光也是如此。當初是想要作出燈光漸漸關掉的效果,但是現場的水銀燈一關就算全關,所以有些場地是做不到的。這時就要想說是要改變音樂的播放時間還是尋找別的替代方案。需要臨場隨機應變的情況非常多。
以當下的情況,摸索最適合的解決方式是我製作舞台時的中心思想。
 
做出從未有人見過的表演,驚艷觀眾。這不僅是光一舞台劇以及演唱會的最大特點,也是傑尼斯舞台製作息息相關的特徵。光一在製作舞台時,有特別意識到要顛覆觀眾的想像,讓觀眾驚喜嗎?
 
老實說,在製作階段時,我是完全沒有考慮觀眾的反應(笑)。只是單純地覺得自己如果是觀眾,這樣做的話應該會很興奮而已。所以也許沒辦法滿足所有的人喜好,那也是無可奈何。我是覺得這樣做很好,如果有人不喜歡,我也只能說聲抱歉(笑)。也不是說我沒有服務歌迷的精神,而是如果不信賴自己的直覺的話,是沒辦法做出好東西。
說是這樣說,其實團體活動時的演唱會跟個唱的製作方式有些不同。個唱只有一開始巡迴,就不會更改曲目。但是KinKi的話,就常常會視第一天的觀眾反應做曲目順序的修正。因為個唱的歌曲全部都是自己寫的,所以就是依我的個人喜愛排曲目,不管觀眾怎麼反應,對我來說,所決定的就是正確答案。
 
內心得以喘息的瞬間
 
2000年,他與代表作品「SHOCK」相遇。「SHOCK」是由喜多川社長監製,需要強韌的體力以及精湛表演實力的高水準音樂劇。
 
剛演的時候,覺得跟祭典沒兩樣。參與演出的有東山前輩,小翼等,印象相近的類型齊聚一起,光想像就非常有意思。「SHOCK」的前一年我在日生劇場演出「MASK」,體會到音樂劇的樂趣。所以對我來說,這是另外一場祭典的感覺。
所以我想也沒想到,我會在之後的每一年持續主演「SHOCK」。雖然沒有說「SHOCK」非要傳承社長的做法不可,但是當然不能做會被社長否決的作品。畢竟「SHOCK」是社長的費盡心血創作的。
 
2005年,由於光一的要求,重新審視劇本,進而產生全新原創作品「Endless SHOCK」。不管是演出還是內容都做了大規模的變動。
 
「SHOCK」的再生,是我將自己覺得劇本欠缺的部分重新添加改寫。現在回想起來,2004年的我,在演出「SHOCK」時,整個人神經非常緊繃。只要一起演出的後輩沒照自己所期望的動作,就會高聲罵人。那年演出結束後,再度回想才覺得生氣是沒有意義的。對於怒氣人很容易就產生反抗情緒,我當時也很容易被焦急等情緒左右,沒有好好瞭解周遭情況,隨意發脾氣。
有了這樣的反省之後,2005年跟工作人員頻繁交流進行重新製作,那時我才看得到大家的努力。為了實現我提出的無理要求,他們毫無怨言地沒天沒夜工作。其實早在2000年一開始,工作人員就是如此拼命,而我卻毫無知覺。
一旦察覺後,我才逐漸體會到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演員的所付出的努力。也因為如此,有了對團隊的安心,信賴,讓我可以不再神經緊繃,內心也沈穩了許多。
 
虛張聲勢的20前半
 
現在回想起來,20多歲的自己真的很討人厭。只要舞台上發生問題,內心就會認定一定是有人沒做好確認。但是實際上,就算做好確認還是有可能發生問題。可是當時的我連這一點都不懂。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會有人沒做好工作而暗自生氣。雖然不是引用劇中台詞,但是我真的看不見周遭的人們。
 
如果想要用當時還年輕來帶過又太過隨便,其實就是沒有自信而已。沒有辦法接受跟自己不同意見時,雖然嘴上說的是「我想要這麼做」,但是實際上是「我只會這麼做」。要是能做到對別人的提議爽快答應,願意嘗試才是真正的成熟有自信。畢竟自己的想法,判斷有限,聽取周遭的意見嘗試才能做出更生動的東西。
舞台以外也是,沒有自信下的作品,是沒有辦法傳遞任何訊息給他人的。一定會在某處洩露出沒自信的部分,以我的工作來說,就是無法傳達任何東西給觀眾。即便如此,莫名的自信也會使人退避三舍。所以必須是擁有真正的自信,這樣的話,就算笨拙也能有相應的說服力。
要有真正的自信,就必須做到萬全的排練和準備。這是我後來才體會到的,只要拼了命排練,就會擁有失敗也不挫折的自信。所以做出自己滿意的表演到正式演出的這段時間就非常的重要。
 
既然光一提到了自信,讓人回想起,光一以前很不喜歡讓人看到製作內幕。雖然只是一小部份,但是光一現在可以這樣公開討論,也是因為有了自信的緣故嗎?
 
沒有啊,我現在還是很不喜歡啊。我還是希望,比起這些幕後制作,更希望大家把眼光放在正式的舞台演出。但是我也不是不了解FAN的心理,畢竟有機會的話,我自己也很想要看麥克的舞台製作內幕(笑)。
 
原本只在帝劇演出的「SHOCK」,近年也展開眾所期待的地方公演。去年增加了福岡的博多座,今年九月也將在大阪的梅田劇場首次演出。
 
本來「SHOCK」的帝劇版是最完整的版本。但是剛剛也提到過的,在「如果是別的劇場的話,要怎麼演出?」的摸索中,發現可能產生比帝劇版更精彩的演出,而這些所得的經驗,今後又可以再度應用在帝劇上。不同劇場的演出,讓人對未知的一切產生期待。
在博多座演出時,觀眾也有不同於帝劇的新鮮反應,我也非常喜歡。我站上舞台時,總是期待著與觀眾有新的化學反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